2025年上半年,在“雙碳”目標持續推進及綠氫產業政策加持下,中國電解槽市場呈現強勁增長態勢。
中標規模同比翻番 綠氫項目驅動增長
據公開數據統計,上半年國內電解槽中標規模已突破1.6GW,32個項目發布電解槽中標公告,堿性電解槽(ALK)仍占據主導地位,PEM電解槽滲透率提升。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564MW,同比增長105.9%。
從項目規模來看,再生綠氫能源(內蒙古)有限公司新建年產80萬噸綠色氫氨合成工廠項目共有1120MW的電解槽招標,項目規模最大。另外上半年還有沙灣市年產10萬噸綠氫制60萬噸綠氨生產線項目、中煤鄂爾多斯10萬噸液態陽光項目等多個大規模項目推動電解槽市場。
近30家企業瓜分電解槽市場
從中標企業來看,北京億境星后來居上,斬獲上半年最大訂單——再生綠氫能源(內蒙古)有限公司新建年產80萬噸綠色氫氨合成工廠項目,112套2000Nm3/h電解槽,派瑞氫能、陽光氫能分別以150MW、98MW的規模位列第二和第三名,具體統計如下。
據了解,北京億境星是再生綠氫能源科技亞洲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,專注氫能裝備制造與氫基綠能的生產及商業化應用,旗下擁有多項電解槽核心專利。
堿性電解槽占八成 PEM加速滲透
從技術類型來看,上半年堿性電解槽一騎絕塵,涉及堿性電解槽技術的項目有25個,約占總項目數量的八成。包含上半年最大的中標項目——再生綠氫能源(內蒙古)有限公司新建年產80萬噸綠色氫氨合成工廠項目。
涉及PEM電解槽技術低的項目有7個,其中榆林零碳產業園氫能(制氫)示范項目(一期)EPC工程總承包項目、陜西氫能電解水制氫技術示范項目均包含5MW的PEM電解槽規模。
涉及AEM的項目有3個,涉及SOEC的項目有1個。
在電解槽中標規模大幅增長的同時,價格下行、能效提升、規模化交付成為市場關鍵詞。而隨著綠氫經濟性持續改善和下游應用場景不斷拓展,電解槽市場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。